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400-6699-117转1000

研究方向:

本学科依据国内外分析化学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色谱及微流控分析:开展生物体系中复杂物质的高效分离与高灵敏度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以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中药复杂体系的色谱、毛细管电泳及微流控分析研究作为主要目标,在微流控操控技术、表面修饰和检测新方法方面有所突破。该方向近期提出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研究分子扩散机理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OLED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等电聚焦电泳柱成像多通道荧光检测系统,发展了微流控芯片上的均一纳升级液滴的制备和操纵技术(J. Am. Chem. Soc. 1篇;Anal. Chem. 2;Lab on Chip 2篇 )。学术带头人林金明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电分析化学:瞄准生物、纳米、材料、能源等学科前沿,在深入研究电极界面电子转移与电化学反应机制的同时,引入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研究物质的电化学特性和生命过程中的代谢、转移及相互作用的关系。该方向近期撰写了重要的综述性文章(Sur. Sci. Rep., 2006, 61, 445 IF 17.86),并被邀请在J. Phys. Chem. C. 上发表了Feature Article;重点研究了纳米电化学体系中的新现象,直接利用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介质,研究了这一体系中的电化学规律及其生物传感性能(Chem. Commun., 2005, 1778;Green Chemistry, 2005, 7, 655;Biomacromolecular, 2006, 7, 975; Electrochem. Commun. 2006, 8, 874; Langmuir, 2005, 21, 4797)。学术带头人李景虹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光谱及波谱分析:以化学发光和荧光探针为研究重点,结合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建立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和传感体系,为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提供高选择性的识别方法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该方向近期已经建立了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发光新体系,设计了新型的用于分子识别的光学阵列传感器件(Anal. Chem. 4篇;J. Am. Chem. Soc.2篇);建立了能在水溶液中对过渡金属离子产生高选择性荧光增强型响应的新探针。提出了元素和纳米粒子标记ICP-MS免疫分析新方法 (Anal. Chem.3篇,Clin. Chem.1篇)。学术带头人为分析中心主任张新荣教授。

(4)材料与表面分析:合成高效光催化纳米材料,发挥表面分析手段在高活性催化剂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催化材料的表面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间的关系,为环境分析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所需光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该方向近期提出了合成复杂氧化物纳米结构可见光光催化剂的新方法,提出了有机物的光-电协同催化净化机制,揭示了协同催化的机理和污染物降解过程(Adv. Funct. Mater. 1篇;Chem. Mater. 1篇;Environ. Sci. Technol. 2篇)。学术带头人朱永法教授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5)药物分析:以中药复方化学物质体系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学为重点,以中药复方的化学复杂体系与药物效应的生物表达复杂体系的整合研究为切入点,致力于发展中药方剂化学研究体系、中药质控体系以及药物与生命分析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Clin.Chem.1篇,Anal.Chem.3篇)。学术带头人罗国安教授曾作为综合性大学唯一专家参与国家首个中药现代化行动纲要起草工作,他所提出的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理论及中药方剂化学研究体系引领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方向,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国际AOAC食品补充剂方法委员会委员及国家药典英文版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