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流控芯片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流控芯片课题组

400-6699-117转1000

研究方向

  • 微纳流体力学
  • 微纳流控芯片反应、分离、控制、检测
  • 微纳流控芯片细胞培养、分选、裂解、分析
  • 集成微流控芯片疾病诊断
        ----芯片免疫法
        ----芯片核酸法
        ----芯片DNA计算机法
  • 集成微流控芯片药物筛选
        ----分子-分子相互作用
        ----分子-细胞相互作用


一、芯片制备与表面修饰

自制不同材料不同功能微流控芯片

玻璃电泳芯片 石英电泳芯片
PMMA电泳芯片 玻璃4通道阵列电泳芯片
玻璃40通道阵列电泳芯片 玻璃PCR芯片
玻璃细胞捕捉和DNA收集芯片 PDMS-玻璃药物筛选芯片
PDMS-玻璃细胞透析芯片 玻璃-PDMS-玻璃微泵驱动免疫芯片
PDMS-玻璃细胞研究芯片  


二、单元操作与功能集成

 


三、疾病诊断

芯片免疫法

课题组制备了基于微泵、微阀控制的集成化免疫微流控芯片,并用于体液痕量激素类物质的测定。芯片基本组成包括三层,上层为蚀刻有微流控通道的玻璃,中间为PDMS 薄膜,下层为蚀刻有阀座和气路通道的玻璃。图示集成芯片包含144个阀,整体免疫过程包括混合、竞争反应、洗涤、酶催化等可一次完成。整个芯片制备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

芯片核酸法

以大量的临床实际样品为对象,以病原体基因检测、基因分型和基因突变检测为基本途径,验证了微流控芯片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的可行性。开展了乙肝病毒、SARS病毒、高血压易感基因以及肿瘤相关基因(P16基因)甲基化等临床样品的规模检测。

芯片DNA计算机法

拟构建一台以微流控芯片为平台,具有输入、计算、存储、控制和输出单元的DNA计算机原理机。在原理机上实现DNA酶切、酶连、PCR、微阀微泵、电泳等功能单元的研制,最终实现系统集成,连续在线操作,进而构建一个医学模型,该模型将模拟纳米级的DNA计算机进入机体细胞后,对与乳腺癌相关的多种基因同时进行计算(诊断),并于诊断成立后自动释放药物(治疗)的过程。


四、药物筛选

分子-分子相互作用

系统研究生物大分子和配体的相互作用,包括凝集素-糖,肝素和血清白蛋白,抗癌药物-核酸等。发现隐失场中在样品荧光团浓度一致的条件下,随着被检测分子质量的增大,检测到的分子个数减小。这一发现有可能提供一种单分子水平检测相互作用的方法。同时,利用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进行了寡核苷酸与纺锤菌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并通过电喷雾质谱进行验证。

 

分子-细胞相互作用   

以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模型,建立了可同时检测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微流控芯片方法。采用软蚀刻技术,利用芯片层流混合、分流特征,建立了一套集多种药物浓度梯度生成、细胞培养、受激、标记及多种响应检测于一体的集成化微流控芯片系统,实现了对多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化合物的快速筛选。